关注者

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赏识教育不可为,挫折教育不可缺


我校近年来实行赏识教育,而什么是赏识教育,最近我自己本身有去思考和做一番的研究,虽然我还是一位缺乏经验的教师,但是对我来说“教育”还是要用时间去磨练的,更何况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现在我校正在兴起“赏识教育”之风,这一切都源自于一名叫周弘的父亲把自己高度失聪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一位留美硕士的缘故。据说,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有人称赞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周弘被喻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赏识教育”的倡导者。
如果要全面推广“赏识教育”我却认为不可,但是都会物极必反,原因经过一番的研究和搜索如下:
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各有自己的不同情况,大家都知道,处理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方法,管理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学生也不可能用一种方法就能奏效的。
二、赏识教育里头就是理解,没有恶劣的批评孩子,唤醒孩子心中的好孩子。试想,在家庭、学校被一路“赏识”下来的孩子们参加工作以后,他不会遇到挫折吗?出来社会工作遇到挫折,这是肯定的。那么问题是当他遇到的挫折,上司的恶劣批评或是冤枉等,他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我想不外乎两种想法:一是就此沉沦下去无法振作,二是愤而走向极端闯下弥天大祸。请问到那时还有谁再继续去赏识他()呢?是他的上司还是他的老板呢?恐怕只有法律去“赏识”他了。
许许多多的名人都是从挫折多过于赏识而成功,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所以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并不是完全唯一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对我来说我并没有排斥赏识教育,而是在教育的路途中不止只有赏识教育这个方式才行的通,我们是否也是要让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孩子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要让孩子知道,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越是容易遇到或感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在人们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本人认为,是要的。尤其是对优等生。因为优等生一般在学习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自尊心过强,当看到别人成绩比自己优秀时,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或一时受到老师同学的批评指责,就想不开。一旦遇到这些挫折,他们就怀疑自己,埋怨别人,不能沉静思考,心浮气躁,无法集中精神,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应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赏识、赞扬或是奖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育者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微微的点头,一句看似平常的表扬,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是也要让孩子尝到失败的滋味,培养对抗逆境的勇气,因此,以“赏识教育”的态度为主,以“挫折教育”为辅,这样会适合更多的学生。
         这次的赏识教育培训中,新加坡梁智强的影片成为了这次的教材“小孩不笨”的确里面有包含的赏识教育的理念。赏识教育可以让没有自信的学生培养自信,这是必须的,而挫折教育得是要让自大的学生变得谦虚,这也是必须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无法为了一棵树放弃整座森林,但是老师能做的就是提醒学生老师已经提醒过,如果事情一发生请别忘记老师曾经的提醒。
         近期,也看到了梁智强的作品“新兵正传”,里头完全没有赏识教育的理念,而是挫折教育。在兵营里面也只有服从,长官会不断的给予挫折。里头我领悟到的一句,我们无法埋怨当下的情况,唯有改变自己,向未来努力。里头的主角是一名任性幼稚的年轻人,一直想办法要逃避“当兵”,当一次的牵连后,真的是“不见棺材不流泪”,知道了自己犯下的错,就觉醒,为自己的努力而做了最大的改变,开始懂的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