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组织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把课堂组织教学与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相结合,作为美术教师要认识到自身魅力的展现对提高课堂组织的重要性。“信其道,必要信其人”,要想让学生听你的讲解,首先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做为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总是一本书,一张嘴的讲和让学生练习。要不时的拿出些令学生信服的美术作品来或实际的美术专业操作来,只有让学生亲眼看到了教师的真本事,学生才会热心的听教师的话。简单的说,美术教师要坚持经常的进行直观教学。另外,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审美法则中变化与统一的意义。教师可以不断的以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旅游、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进行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永远是学生的期待和渴望,这样自己的课堂就不用再考虑组织难的问题了。
总体计划方案实施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相对于其他学科,美术学科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美术作为一门以情趣性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在自然状态下更符合人的本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是一种意志性的行为,要想学好美术不运用自己的意志恐怕是不行的。另外,中学美术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学生缺乏学习美术活动的外在诱因,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使学生在内心对美术学习抱有极大兴趣,才能使美术学习卓见成效。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动机、鼓励尝试自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愈好。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学中的进步进行表扬,对美术学习成功作努力和能力方面的归因反馈来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表达:“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很强的美术自学能力。通过努力自学,许多学生掌握了老师本来要讲的一些内容。即使是过去美术成效较差的学生,这节课通过自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学生们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当然,教师除了言语上的激励外,还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情趣。教师可以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活动或游戏来激活学习热情,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在教学中选取与美术语言有一定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和意境上较为和谐的音乐,渲染出特定的意境,以促进学生投入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当制定了美术学习目标后,如果课下学生有条件预习准备,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下节美术课进行自主学习了。让学生先系统地了解课本内容,是学生独立获取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自学教材这一阶段中,要注意一些技术问题:一是因为在美术自主学习培训初期,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技术尚没形成、发展起来,保证留给学生足够的美术自主学习时间,可以让其慢慢摸索。二是在美术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初期,由于学生的美术自学能力还较差,没有形成美术自学的习惯,需要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教授他们研读美术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自学美术教材了。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在自学之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阅读美术课本时重点看什么,感兴趣的是哪部分,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把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用符号在书上标出,或用笔记的方式记下来,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这样,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自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学习惯后,有些内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老师在学生美术自学教材过程中,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给予指导,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强化,对那些应付学习的学生加以督促。
3、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自学检查的目的是检验学生自学课本的情况,它是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讲解重点做准备的。学生自学检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其所学到的知识点是什么获得反馈,也可以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学生自己在讲台上示范作品制作过程发现自主学习结果如何。在这步骤中老师具体要做的工作是很详细的,需要一步步的掌握下面内容:一是学生的美术学习目标哪些己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练习操作正确与否;二是如果美术学习目标没有达到,有几种情况;三是进一步了解学生没有达成美术学习目标的原因所在;四是差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如何,困难在那里。通过自学检查,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已经达到某些学习目标,有些还没有达到。这时教师还可以先不要讲解,引导学生对同学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可以以小组讨论或者班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使学生自己纠正、解答一部分有异议的问题。
自身的示范和互动效应
1、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我们常做的高低声游戏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2、表情控制法: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3、停顿吸引法: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
4、目光注视法: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美术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再如,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等。
5、情感暗示法:情感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发挥着动力的作用。如果学生对老师、对课堂缺乏情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并在成功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6、姓名举例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一个假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7、短暂休息法:连续的操练之后,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放松片刻。这样,不但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8、手势示意法:在美术课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9、媒体变换法: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媒体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教学频率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媒体,通过图表、实物、幻灯、影视、电脑等多种媒体的交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0、活动变换法:变换课堂活动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活动方式包括师生交流的方式、学生活动的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方式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变换一下课堂活动方式。例如,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由机械操练变为交际操练,由集体听课变为小组讨论,等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强化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1、设疑吸引法:巧妙的设疑是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设计一些疑问,让学生回答,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充实教学内容的作用。但设疑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注重提问的思考价值,无目的的设疑会破坏教学设计的目标,影响学生思维。
12、竞赛刺激法:在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疲劳或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小型教学竞赛活动,如采取集体竞赛、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学生跳出不良的学生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美术教学组织难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才有可能使美术课堂教学组织难的问题得到解决。这需要美术教师主观上和其他客观原因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